
2018年财务数据
公司2018年净营收为8.407亿元(约合1.253亿美元),相比较而言2017年同期为25万元。其中,现酿饮料营收为6.496亿元(约合9680万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21.5万元;其他产品营收为1.356亿元(约合2020万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人民币2.5万元;其他营收为5540万元(约合830万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人民币1万元。
总运营支出为24.387亿元(约合3.634亿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5650万元。其中,材料费用为5.322亿元(约合7930万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78.9万元;门店租赁和其它运营支出为5.762亿元(约合8590万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60万元;折损支出为1.067亿元(约合1590万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92万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7.460亿元(约合1.112亿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2550万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3.797亿元(约合5660万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2200万元;门店开业和其他支出为24.387亿元(约合3.634亿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5650万元。
运营亏损为15.980亿元(约合2.381亿美元),相比之下2017年同期运营亏损为5620万元。
净亏损为16.192亿元(约合2.413亿美元),相比之下2017年同期净亏损为5640万元。
归属普通股和天使股东的净亏损为31.903亿元(约合4.754亿美元),相比之下2017年同期为5640万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瑞幸咖啡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6.31亿元(约2.43亿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2.19亿元。

2019年一季报数据
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净营收为4.785亿元(约合713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295万元。其中,现酿饮料营收为3.611亿元(约合538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958万元;其他产品营收为8400万元(约合125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40万元;其他营收为3340万元(约合50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00万元。
总运营支出为10.056亿元(约合1.49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381亿元。其中,材料费用为2.758亿元(约合411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940万元;门店租赁和其它运营支出为2.824亿元(约合421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020万元;折损支出为8400万元(约合125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00万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1.681亿元(约合250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440万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1.730亿元(约合258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900万元;门店开业和其他支出为2240万元(约合33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110万元。
运营亏损为5.271亿元(约合785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运营亏损为1.252亿元。
净亏损为5.518亿元(约合822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322亿元。
归属普通股和天使股东的净亏损为5.728亿元(约合853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322亿元。
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1.59亿元(约1.73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01亿元。
运营数据

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门店总量为2370家,其中包括2163家快取店、109家休息店、以及98家送餐厨房。
公司第一季度交易客户的累计数量为1687万人,高于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1253万人,高于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48.5万人。
公司第一季度的平均月交易客户为440万人,高于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432.6万人,高于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7.95万人。
公司第一季度的现酿饮料月平均销售数量为1307.7万份,其他产品为319.9万份,合计为1627.6万份。

新客户获取成本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103.5元降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16.9元。新客户获取成本的显著降低主要是由于公司品牌、Luckin移动应用程序有效的用户参与以及扩展网络所致。具体来说,公司能够通过Luckin移动应用程序产生有价值的用户流量,2018年,91.3%的新客户通过Luckin移动应用程序首次购买。

由于许多客户最初被免费优惠券吸引到平台上,大多数队列的客户保留率在第二个月往往会下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由于门店网络的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产品种类的多样化以及客户体验的增强,客户保持率趋于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商店主要位于办公楼内,产品主要在办公环境中消费,因此在春节期间,公司通常会遇到客户保持率的季节性下降。

每个客户的交易价值(基于列出的价格)说明了公司的客户参与程度,每个客户的交易价值(基于标价)与客户保持率相似。每个客户的交易价值(基于挂牌价格)的最初下降是因为许多新的交易客户被免费优惠券吸引到平台上。在同一个日历月里,老一代的每一位客户的交易价值通常更高(基于挂牌价格),这表明公司客户在成熟的时候倾向于花费更多。与客户保持率一样,公司通常在春节期间,当大多数办公室员工休假时,每个客户的交易价值(基于列出的价格)会季节性下降。
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

2017年6月,公司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成立了Lucky Coffee Inc.,作为离岸控股公司,它于2017年9月更名为Luckin Coffee Inc.。2017年6月,根据英属维尔京群岛法律成立了Lucky Coffee Inc.,作为Luckin Coffee Inc.的全资子公司和中间控股公司,以促进融资。Lucky Coffee Inc.于2017年12月更名为Luckin Coffee Investment Inc.。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成立,成为Lukin咖啡投资公司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在2018年10月将其名称改为LuxKin咖啡(香港)有限公司。2019年4月,Lukin咖啡投资公司在香港成立了另外两个全资子公司,Lukin咖啡烘焙(香港)有限公司和Lukin咖啡连锁店(香港)有限公司。
在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和2018年3月,香港Lukin合并了北京Lukin咖啡有限公司,天津Lukin咖啡有限公司和LukBin咖啡(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其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相继开始经营咖啡零售业务。
2018年7月和2018年9月,北京外商独资企业与2017年6月成立的可变利益实体签订了一系列合同安排,使公司能够通过北京外商独资企业获得对可变利益实体的控制权。此类合同安排包括代理协议和授权书、确认和保证书、配偶同意书、股份质押协议、主独家服务协议、业务合作协议和独家期权协议。
瑞幸咖啡于2017年6月发行了一股普通股,并于2017年8月发行了一股普通股。2018年3月,将普通股增至750股,并进行了股份分割,据此,750股普通股被细分为75万股普通股。此后,于2018年6月发行了915750股天使A轮股票、513000股天使B轮股票和544688股A系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于2018年11月发行了272343股B系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于2019年1月发行了6809股B系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以及发行了Ed 188393 B-1系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持股分布

在首次公开募股之后,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的家族信托为瑞幸咖啡第一大股东,持有该公司484,851,500股B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26.06%,以及投票权的30.02%。
瑞幸咖啡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钱治亚的家族信托为第二大股东,持有该公司312,500,000股B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16.80%,以及投票权的19.35%。
Sunying Wong控制的Mayer Investments Funds为第三大股东,持有该公司196,875,000股B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10.58%%,以及投票权的12.19%。
大钲资本为第四大股东,持有该公司188,938,500股B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10.16%%,以及投票权的11.70%。
愉悦资本为第五大股东,持有该公司107,235,500股B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5.76%%,以及投票权的6.64%。
企业高管
陆正耀
瑞幸咖啡董事长。于2018年6月起担任瑞幸咖啡董事长。他在2007年创办神州租车,2014年至2016年担任该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目前担任神州租车非执行董事和董事长。陆正耀同时还担任神州优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于1991年7月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并于2010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钱治亚
瑞幸咖啡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钱治亚自2017年8月起担任公司董事,并与2017年11月起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2016年至2017年,钱治亚曾担任神州优车董事兼首席运营官,并在2014年至2016年担任神州租车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钱治亚于1998年6月获武汉纺织大学工业和对外贸易学士学位,并于2012年7月获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刘建
首席运营官。刘建自2019年2月担任公司董事,并与2018年5月担任首席运营官。2015年至2018年,刘建担任神州优车效益管理主管。2008年至2015年,刘建先后担任神州租车车辆管理中心副总和效益管理负责人。刘建于2005年获得中央财经大学劳动及社会保障专业学士学位。
Reinout Hendrik Schakel
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Schakel自2019年1月起担任瑞幸咖啡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2016年至2018年,他在渣打银行下属的企业和机构银行部担任执行董事。2008年至2016年,Schakel先后担任瑞士信贷投资银行部分析师、助理和副总裁。Schakel在2005年12月获得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行业前景
行业前景

近年来,中国的咖啡市场一直在大幅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中国咖啡消费量从2013年的44亿杯(人均3.2杯)增长到2018年的87亿杯(人均6.2杯),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增加到155亿杯(人均10.8杯)。零售额方面,市场从2013年的156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569亿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将达到1686亿元人民币,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0%。

尽管增长迅速,但与发达国家(包括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咖啡市场的渗透性却大大不足。根据Frost&;Sullivan的报告,中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仅为美国的1.6%,香港的2.5%。
与亚洲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类似,随着城市化和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预计中国人均咖啡消费将呈现快速增长的阶段。例如,日本人均咖啡消费量从1963年的13.1杯增至1970年的42.0杯,增长了3.2倍。台湾和香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也经历了类似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他们目前的咖啡消费水平。

在中国,从杯子容量来看,咖啡消费历来以非新鲜煮咖啡为主,包括可溶性咖啡和即饮咖啡。
与非现磨咖啡相比,现磨咖啡更健康,具有更好的香气和风味保存,品种更多。因此,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更受欢迎。2018年,台湾、美国和日本的鲜煮咖啡消费量占咖啡杯容量的比例分别为83.3%、80.7%和63.1%,而中国仅为25.0%。我国现磨咖啡历史上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品质不一致、价格高、使用不便。随着这些症结逐渐得到解决,预计中国人均鲜煮咖啡消费量将加快,从2018年的人均1.6杯增加到2023年的人均5.5杯。零售额方面,现磨咖啡市场由2013年的57亿元人民币(占总咖啡市场的36.7%)增长到2018年的390亿元人民币(占总咖啡市场的68.6%),2023年将进一步增长到1579亿元人民币(占总咖啡市场的87.4%),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2.3%。
对于中国咖啡市场的特点与趋势方面,有如下表现:第一,在消费场景方面,咖啡店提供的新鲜煮咖啡通常在两种情况下消费:在商店中或通过取货、送货。虽然店内消费允许顾客社交或满足,但由于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公用事业驱动的需求越来越大,新鲜咖啡的提取和交付已经获得了势头。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2018年中国咖啡店的单位杯销售额中,超过70%是提货单或送货单。
第二,一级和二级城市的消费量预计会更高。根据Frost&;Sullivan的报告,2018年一、二级城市的人均鲜煮咖啡消费量为3.8杯,大约是中国人均总消费量(人均1.6杯)的2.5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预计一级和二级城市将继续推动中国鲜煮咖啡消费,2023年人均消费量增至11.0杯,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3.5%。
第三,高现磨咖啡价格限制了现磨咖啡市场的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前五大咖啡连锁店的新鲜咖啡平均每杯价格约为30元人民币。然而,在Frost&;Sullivan于2019年1月进行的一项行业调查中,只有26%的受访者愿意以超过30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一杯新鲜酿造的咖啡。
第四,新零售模式应用空间广泛。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2018年有8.17亿用户,预计到2023年将进一步增长到10.85亿用户。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移动支付的广泛采用为中国咖啡行业的技术驱动的新零售模式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公司在其业务运营的各个方面都使用了技术,从客户获取到采购流程到供应链管理,允许以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第四,具有交叉销售机会。咖啡消费的粘性和高频率使咖啡店成为出售其他食品和饮料产品的天然中心。例如,将茶与牛奶、水果和木薯珠等其他成分结合在一起的新鲜茶饮料在中国已经非常流行。根据Frost&;Sullivan的报告,2018年新制茶饮料的市场规模为68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具有强烈客户忠诚度的咖啡店可以充分利用其客户群,并进入非咖啡产品市场,如新鲜茶饮料市场,并获得额外增长。
公司策略
公司策略
1.
更频繁地为更多人服务
中国的咖啡市场被高度低估。公司将继续通过多渠道的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新客户。
公司计划增加客户购买频率。通过继续分析客户行为和交易数据,以更准确地确定他们的需求,并针对每个客户调整销售和营销工作,将客户的需求与公司的高质量和价格合理的产品相匹配,以提高客户保持率。
2.
扩大公司的商店网络
公司将继续将门店网络扩展到中国的新地区和新城市,将增加现有市场对咖啡需求量大的地区的门店网络密度。商店网络的扩展能够为更多的客户服务,并与客户联系更为密切。
3.
推出新产品
公司计划通过引进与现有产品互补的新产品来满足目标客户的日常需求,丰富公司产品和捕捉更多的交叉销售机会。产品多样化将增加客户购买频率,增加公司收入。
4.
继续投资技术
公司将继续投资于技术,致力于改善技术基础设施,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应用新技术,这将进一步支持公司快速发展,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质量控制。
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
有限的经营历史可能并不代表未来的增长或财务结果,瑞幸咖啡也可能无法维持历史增长率。公司于2017年10月开始运营,自成立以来实现了快速增长。然而,我公司的增长率可能由于各种可能的原因而下降,其中一些原因超出了公司的控制,包括客户支出减少、竞争加剧、中国咖啡业或中国食品和饮料行业总体增长率下降、出现替代商业模式、政府政策或总体经济政策的变化。再加上扩展计划执行的不确定性,销售项目总数和交易客户的数量不一定会以预期的原因增长。此外,由于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咖啡行业具有创新性,因此根据历史运营或财务结果评估公司业务和未来前景的难度加大。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发生重大净亏损,未来可能会继续遭受重大净亏损。在2017年6月16日(成立日期)至2017年12月31日、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一年以及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三个月期间,分别遭受了5640万元人民币、161920万元人民币(24130万美元)和55180万元人民币(8220万美元)的净损失,主要归因于启动业务的快速发展。
公司打算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我们的客户群和门店网络,并期望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大力投资提供折扣和交易以及业务的其他方面。此外,公司的净收入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商店的业绩、为不同产品提供的折扣水平、竞争格局、客户偏好以及宏观经济和监管环境等。因此,公司收入可能不会以预期的速度增长,而且增长可能不足以抵消支出的增长。
公司需要大量资本来为运营提供资金,并应对商业机会。如果不能以可接受的条件获得足够的资本,该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历史上,公司的现金需求主要由股东出资。如果这些资源不足以满足现金需求,公司可以寻求通过额外的股权发行或债务融资筹集资金,或获得额外的银行贷款。然而,未来获得额外资本的能力受到许多不确定性的影响,包括与未来业务发展、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行业公司融资活动的一般市场条件以及中国和全球的宏观经济条件等。
除此之外,公司经营门店有可能失败、依赖数量有限的第三方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以及无法成功驾驭快速增长等风险因素都不容忽视。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作为中国新零售咖啡第一股,瑞幸咖啡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刷新着美国市场中概股从创立到上市的最快记录,而在国内市场,它也得到了众多资金的追逐。背靠“神州系”的大树,瑞幸咖啡在疯狂扩张途中总能找到同行来为它开疆拓土。
而在资本市场上,总有着“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的传说,瑞幸咖啡则选择了咖啡这个风口。无论是它的招股说明书还是之前国泰君安有关咖啡的研报数据看,中国的老百姓们还没有形成喝咖啡的消费习惯,想象空间确实巨大。
正因为中国是个潜力巨大的咖啡市场,在瑞幸咖啡创立之前,就有各种层次的咖啡公司前来布局,便利店咖啡、麦当劳的麦咖啡、KFC的现磨咖啡、星巴克、Costa Coffee等纷至沓来。
不过我们绝大多数选择瑞幸咖啡的动机,是各种打折的优惠券、买2赠1等活动。在国内咖啡文化尚未完全形成之际,用白菜价喝着高品质的咖啡,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这样的补贴活动终有结束的一天,到时候消费者还会选择瑞幸咖啡吗?
所以,从瑞幸咖啡一年多的发展进程看,大家给它的未来写了两个剧本,第一个方向是未来的星巴克,瑞幸咖啡借助了资本强势介入,利用“新零售”模式,以互联网打法向传统咖啡行业发起了挑战,在此情形下,我们也见证了星巴克在2018年和阿里巴巴的战略级合作,在饿了么上限,补上互联网外卖这一销售渠道,这意味着全球咖啡巨头们也开始被迫求变,增加互联网基因,挑战者和曾经王者的较量已经展开。
第二个方向就是OFO小黄车,虽然瑞幸是做咖啡的,另一个是做共享单车的,几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但是它们背后的共同点都离不开资本追逐的身影,曾经风靡资本市场的“共享经济”概念,最后因为OFO小黄车变成退不出用户押金的“老赖”黯然收场。
目前,瑞幸咖啡也在走着类似小黄车当年的路--烧钱圈地、占据市场。两者从本质上看都是烧钱推动下的产物。虽然瑞幸咖啡CEO钱治亚认为“将瑞幸咖啡与OFO放在一起是很可笑的”,但光靠嘴上说说并不能让人信服,毕竟资本的疯狂追逐不会给它实现扭亏为盈留下太多的时间。
同样的,在最近的中美资本市场,波动性大成为了投资者的共识,再加上美股市场已有星巴克,指望瑞幸咖啡像最近美股市场的新股Beyond Meat那么火热是几乎不可能的。对于瑞幸咖啡来说,它需要尽快拿出一个被市场所认可的盈利模式。